清华学子来我市调研
1月20日至1月26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生物科学、新闻、电子工程等专业的8名学生来到我市,走进市发改委、扶贫办、旅发委、教育局等市直机关,农村扶贫一线,开发区龙头企业等单位,开展“红城故事乌兰浩特市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
在6天的调研行程中,清华学生们先后深入乌兰哈达镇、义勒力特镇了解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到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旅发委了解我市脱贫攻坚、区域经济、全域旅游及教育工作;到“一馆三址”、成吉思汗庙了解我市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入北雁米业、森辉印务、华润雪花啤酒厂、内蒙古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奥特奇蒙药、顺源农机等企业,深入了解我市企业发展、城市建设情况。清华学子同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收获满满。
深入基层
参观成吉思汗庙
与市教育局座谈
与市发改委座谈
与市扶贫办座谈
参观森辉印务
参观奥特奇蒙药
参观内蒙古万佳食品有限公司
从政府机关到企业一线,从基层党建到精准扶贫,从自然景观到城市建设,行程虽然短暂而紧张,但涵盖了乌兰浩特市经济、社会、党建等多个方面成就,让清华学子们切身体会到了红城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学子日记:
曾骋宇——这几日主要调研了关于乌兰浩特区域精准扶贫的情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积分制和产业扶贫方面。
积分制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扶贫项目,通过一系列鼓励措施为贫困户发放积分,既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们以资金支持,又有助于了村风建设,很值得推广。
产业扶贫中,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完全满足了一些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创业梦想的贫困户的愿望,通过补贴、物质支持、技术指导,使很多人通过养殖、大棚种植顺利脱贫。在与一位创业大学生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他满满的信心和雄心壮志。
红城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在这些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扶贫政策支持下,相信一定能有更美好的经济内生动力。
苗舒蕾——走访企业时,我们也进行了座谈,座谈过程中我们都询问了一个问题“企业在公益方面有什么作为吗?”令人高兴的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公益活动,有的修路,有的捐钱,有的与贫困户签订合同,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贫困户脱贫,企业可以自动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回报社会,这一点就让人十分欣慰。困难一个人面对是艰辛的,但是当很多人一起面对时,有了支持就变得简单了。
侯振宇——这几天通过走访座谈了解乌兰浩特的精准扶贫状况,通过了解当地基层干部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的作为,自己真的对”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基层干部和群众都相互熟悉,也相互关心。通过走访贫困户,我们真的能看到扶贫政策以及当地干部的努力让贫困户的生活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一位书记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刻:“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贫困户的生活逐渐变好,自己也觉得很快乐”。他会在扶贫的岗位上做到年,因为他对扶贫各户的情况是最熟悉的。把工作做到实处,这些乡镇嘎查的扶贫工作做的好,这些基层干部也极有魅力。
此次清华学子调研团成果丰富,调研的选题覆盖面广,深入基层企业接触面广。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无形资产,是一笔巨大的智力资源。希望高校学子多多来到红城,不断完善调研成果,为我市发展献计献策。
信息来源:红城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