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儿童福利院走访见闻纪实□记者李烨琳刘也武跟兄寂静的深夜里,曾有一缕缕带着哽咽的思绪回荡在心头,让人心疼。“我的家在哪里?”“我是谁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呢?”“我以后该怎么办?”……他们是被遗弃的孩子,其中大多数是致病儿童或是女童。得不到祝福的出生与被放弃的未来,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烙印了“弃婴”的阴影。令人感触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一次写入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该表述第三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儿童福利院作为保护儿童的第一战线,让无数“没人要”的“无根草”从此成为“吃国粮”的“掌中宝”。近日,记者走进兴安盟儿童福利院,这里自年成立起,已经哺育了91名孤儿,这里像是被第一缕阳光照射的角落,成为曾经深夜隐隐啜泣的、失去家庭的孩子们最温暖的港湾。“他们是曾经的我”年,一名3岁唇腭裂婴儿被遗弃,孤苦伶仃的他趴在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背上来到了兴安盟社会福利院。从此,这里就成了他的“家”,工作人员也成了他的“家人”。福利院的老院长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小家伙,轻轻地呼唤了一声“国育”,寓意孩子将会由国家来养育,他将永远不忘国家的养育之恩。这个名字,为他开启了新的人生。“从我记事起,这里就是我的家,老院长就是我的父亲,他告诉我要‘感谢党’,我心里想的是‘留下来’,我就在这里守护下去。”洗手间的水龙头有些堵塞,国育边修理边回忆他的童年。国育在福利院阿姨们的精心呵护下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唇腭裂儿童咀嚼食物和发音会受到影响,为了让国育能够健康成长,在他读小学期间,院里出资为他做了三次手术,解决了他吃饭、发音等大部分问题。“当他能够清晰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时,我们所有人激动地热泪横流。”老院长说。20岁那年,顺利完成学业的国育,毅然决然回到了养育他的地方,他要陪伴福利院的孩子们快乐地长大。每天早上他会叫孩子们起床、洗漱、吃饭,然后护送他们上学。国育说:“这些孩子就像从前的我,把他们照顾好,是我对党和国家的回报!”5年前,老院长的爱人为国育介绍了有着相似身世的姑娘兵兵(化名),在全院员工的见证和祝福下,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他们的孩子果果已经5岁了,兵兵选择跟随丈夫留在福利院,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守护他们共同的“家”。“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我们所有人的家和依靠。”国育说,能让党和国家把我们养大,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事。“她有三个妈妈”“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孤儿的心里在想什么,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儿童福利院养育了我们,付出的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心血。”跟着国育的脚步,记者来到福利院的婴幼护理室,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抓住了记者的目光。年7月5日晚,乌兰浩特市和平街红仁社区街边的长椅上发现了一名久哭不止、疑似被弃的女婴。网络平台浏览量瞬间到达多万人次,女婴一夜之间揪住了全盟人民的心。很快,医院检查,体征平稳,未见异常,医院看望、捐赠。当晚,女婴被兴安盟儿童福利院收留。她姓国,被起名国安琪,如今刚满1周岁,正是咿呀学语的年纪,性格开朗、特别爱笑。“孩子刚来的时候有些营养不良,我们特别心疼,恨不得24小时把她捧在手心里。”工作人员吴海英介绍,因为年龄太小,她们尤为重视对这个女婴的照料工作,由3名专业育婴员对她进行24小时的陪伴,“尽管她还小,但请大家不要担心,国家会抚育她长大,会有3个‘妈妈’呵护她、照顾她。她的童年不会缺少关爱与色彩。”福利院院长贾秀艳也清楚,福利院里有些孩子可能18岁以后仍无法回归社会,可能一辈子都将在福利机构生活,但她希望孩子们的一生“是不枯燥的,是有趣的”。她介绍,兴安盟儿童福利院现有床位50余张,设置了康复室、特教室、儿童室外游乐场等功能设施。院里将孩子们按照年龄和残疾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照料,以婴幼儿保育、学龄前教育、训练生活自理为主,通过康复与教育相结合保障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这次的眼泪是甜的”年成立以来,兴安盟儿童福利院已经哺育91名遗弃、残疾等各类儿童,如今,他们有的已从军多年,有的在海外有了新的生活,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前不久,还走出了第一位研究生。他叫吴龙,12岁时因为家庭变故来到了福利院,记者见到他时已经是晚上7点左右,他刚刚做完家教回来。“想趁着这个假期赚点钱,给弟弟妹妹们买点文具。”吴龙说。在福利院的10年,让吴龙摆脱了家庭变故的阴影。年,他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吴龙告诉记者,刚上大学时,看着舍友的家人过来看望他们,有时候他会躲在被窝里悄悄地流眼泪。是福利院给了他家人般的爱。有一次吴海英去呼和浩特市出差,忙完工作后,她悄悄地来到吴龙的大学门口。“吴龙快出来,姨来看你了。”挂掉电话吴龙激动地跑到校门口,吴海英带着吴龙去超市买了多人份水果和零食,少言的吴龙明白了海英姨的心意,这是让他将这些水果分给舍友们,也能说一声:“我家里人来看我了。”今年,吴龙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这份录取通知书承载着吴龙的青春梦想,还有福利院所有工作人员的关爱与希望。“感谢党和国家,感谢福利院,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们这些孩子都会有光明的未来。”吴龙的眼里又一次浸满了泪水,只不过这次的眼泪,是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在党的政策和各级部门的关爱下,兴安盟民政系统全面落实儿童养育、教育、医疗、康复、就业等保障救助机制,兴安盟儿童福利院两年来已经有10余名学生步入高等学府,从幼儿园到大学生、研究生,他们被精心地照料、教育与引导。让福利院院长贾秀艳欣喜的是,如今被遗弃送往福利院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从原来的一年几个、十几个,锐减到今年还没“开张”,患有白化病等特殊疾病的孩子也不多见了。“这得益于国家的各项民生政策,得益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贾秀艳笑着说。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漫漫人生路,也许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但兴安盟儿童福利院这些“国家的孩子”沐浴着党的恩情,带着反哺与感恩的心,茁壮成长着,奔赴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又是一个清晨7点,国育一个个把孩子们送上校车,国安琪坐在“妈妈”怀中笑着,吴龙在大学教室里温习功课……新的一天开始了。来源:《兴安日报》
他们以国为姓
发布时间:2024/4/19 13: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