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兰浩特市各街道社区陆续开始为通过公开招考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人进行岗前培训。自乌兰浩特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实施一年多以来,新老社区工作者适应得如何?社区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街道乃至全市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面貌“焕新颜”
乌兰浩特市都林街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创新开通都林声音微视频、抖音号,打造了都林声音直播间、红色广播站等栏目,观看、点赞量累计达到9万余次,组织拍摄的短片《社区工作者史红丽的一天》,在党员干部和辖区居民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社区工作突然“洋气”起来。
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乌兰浩特市于年初率先在全区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制定印发工作方案,配套建立薪酬标准、考核评价、档案管理三个试行办法,“1+3”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建立了全市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考核评价、统一薪酬待遇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队伍。解决了以往社区工作者人员素质低、年龄偏大、构成复杂、收入偏低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正逐渐成为公务员、事业编以外的“第三套”规范化职业体系。
在体系实施过程中采取“转聘一批、转岗一批、招录一批”三管齐下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优化重组,已连续两年开展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先后招录余人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面貌均得到大幅提升。自年以来,主动参加学历教育的社区工作者76人,获得社区工作者资格证书的29人,62名新考录社区工作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2名新考录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两委”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2.91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增加18.75%,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朝着更年轻、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街道社区服务水平和效能“谱新篇”
城郊办事处王爷庙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社区工作者自主开发网上办事平台,打造“魅力王爷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