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乌兰浩特市 > 乌兰浩特市新闻 > 兴安盟红色故事汇七一张特殊的路条

兴安盟红色故事汇七一张特殊的路条

发布时间:2021/11/26 14:20:11
白癜风可以根治吗 http://pf.39.net/bdfyy/

由中共兴安盟委宣传部、兴安军分区、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和兴安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兴安盟红色故事汇》,从5月26日开始推出。

点击下方视频

观看第七集《一张特殊的路条》

↓↓↓一张特殊的路条   当年,在王爷庙街有一位拉脚的年轻人,名叫郭焕明,东北话所说的“拉脚”就是用马车拉货或拉客人的俗称。郭焕明虽然年龄不大,却在王爷庙街算得上“老字号”,他懂事那会儿,中国大地日寇横行,炮火连天。为躲战火,郭焕明一家搬到王爷庙街。那时候,王爷庙街是日伪统治的“重灾区”,成为伪满洲国的一部分,但是,日本人要笼络蒙古族人,采取“怀柔”政策,给予蒙古族人一定的“自治权”。所以,相对而言,东蒙古重镇王爷庙街比较“稳定”。   这个小城非常有意思,说是东蒙古的重镇,其实小街里面蒙古族人不是太多。原因简单,一是伪兴安南省和后来伪兴安总省的设立,王爷庙街的日伪机构中虽然有一些蒙古族人,但还是日本人居多。二是王爷庙街形成街市后,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少,譬如烧酒的、打铁的、制鞋的、设赌局的、开饭店的等等。这些匠人多是从关里或奉天(今沈阳)等地来讨口饭吃的汉族人,拉家带口不说,还时不时让远方的亲属也来王爷庙街讨食。一来二去王爷庙街有了为数不少的汉族人。但凡五行八作的活计,蒙古族人不愿干,也不会干,而骑着马儿放牧畜群的游牧生涯,汉族人也干不了,吃不了那个苦,所以王爷庙街和草地牧区形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郭焕明一家到王爷庙街时,正是日寇猖獗的时候。王爷庙街各个行当的控制权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或者掌握在那些给日本人当爪牙的汉奸和蒙奸手里。尤其是妓院、赌局、旅店、烧锅之类的买卖更是背景复杂,所以想要干个什么活计先得入“会门”,相当于现在的商会和协会之类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根”,不是日本人就是伪职人员。   郭焕明家里人不敢招惹这些“会门”,就想讨口饭吃,所以郭焕明18岁那年,家里为他租赁了一辆马轿车,就是车上有雨蓬专拉客人的那种。穷人家的孩子拉脚并非“美差”,天天面对的是各色人等,早上去王爷庙火车站接一拨客人,碰上善人给几个子儿,算是一天没白干,要是碰上日本人和伪职人员那就难说了,挣不到钱不说,还得遭白眼,挨顿骂。   年的初夏,郭焕明在火车站接了一对母女,老太太领着闺女要到大东边的乌兰哈达。他看着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知道今天这趟活儿不会白干了。谁知马车过了东边的柴禾社,向东北一扎,刚到老桥头,碰上了哨卡的两个日本兵。其实小鬼子认识郭焕明,他隔三差五拉活都会从东大桥的哨卡经过,久而久之,小鬼子也就认识了。但是,这次不行了,小鬼子对母女俩检查得特别细,检查行李不说还要搜身。这娘俩心里憋屈不说,还害怕得要命,但敢怒不敢言。那时郭焕明血气方刚,他一直看不惯小鬼子对稍有姿色的女人动手动脚的德行,但是在那个年代里,他也没有招儿,有时只能靠一些小聪明帮助客人渡过难关。今天一看这茬口,郭焕明知道这娘俩要有麻烦,这得帮忙啊!他想起以前用过的招术,用鞭杆尖捅一下马,马就会受惊,马一毛受惊,就会狂奔起来。当小鬼子要求娘俩下车接受检查的当口,郭焕明又用了这个老招子,用鞭杆尖狠劲地戳了一下马。马受惊了,猛地一窜向前面的土路猛奔起来,这一窜娘俩就晃倒在车里,叫着喊着随车跑远了。可小鬼子不干了,他们的“好事”叫郭焕明搅了,得拿他出气儿,要看良民证,碰巧郭焕明早上出来棉袄换夹袄,良民证没带身上。小鬼子找到茬了,先是一顿枪托子打,接下来是一气儿大头靴子踹,还逼着郭焕明把两个“疑犯”追回来,否则到日本宪兵队问话。郭焕明知道只要进了日本宪兵队是没有一个活着出来的。   当郭焕明追上马车时,这娘俩已不见了踪影,活白干了。郭焕明不敢原道返回,绕了一大圈从南边进城才躲过一劫,此后只要有城东拉脚的活儿,他不敢接了,他知道只要往东走,自己小命准难保。   到了年,日本人投降了,王爷庙街解放了,但是街里还是很乱。街面上有苏联红军,有“过渡政府”里的蒙古族人,有国民党扶持的“维持会”,还有一些没来得及跟日本人溃逃的残渣余孽,反正王爷庙街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组织都有。   记得那年初冬,郭焕明在火车站接了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去义勒力特,但是,车刚从罕山下坡,那里有一伙设卡的,说是兴安省“维持会”的,这伙兵不兵、匪不匪的人,一个个贼眉鼠眼的,非要看通行证。郭焕明说:“良民证不是废了吗?哪来的通行证!”   设卡的人说:“现在王爷庙街国民党政府接收了,维持会就是王爷庙街的衙门,没有阎会长签发的通行证谁都出不了城。”   郭焕明就不明白了,怎么小日本投降了,中国人还为难中国人?这三说两说就要动起手来。郭焕明不但年轻气盛,还有一把子好力气,但是架不住这帮地痞流氓人多,眼看郭焕明要吃亏,车上的商人说话了。   他说:“嗨,咱们都别动手,这车马是我雇的,我去义勒力特不为别的,是为了买点牛羊肉,你们说怎么办才能出城?”设卡的人说:“也不难办,我们这里有现成的通行证,你们出两个大洋,一人一证,立马放人。”   商人说:“我是商人,重利不置气,这两个大洋我掏了。”   郭焕明说:“我也是王爷庙街的老人啦!哪有路条卖钱这个理儿,我找你们什么会长说道说道。”   设卡人说:“找去吧,就是他老人家让我们收的钱,他老人家是国民党吴焕章省长任命的官儿,现在是王爷庙街的老大!”   郭焕明说:“我在王爷庙街呆了几年了,从没听说过这个官儿。”   设卡的人说:“你一个臭拉脚的知道个啥?阎会长就是原来王爷庙街春香楼的阎大掌柜。”郭焕明一听,说:“完了!这世道没救了,让一个窑子铺的大茶壶来管王爷庙街,这王爷庙街不都得开窑子铺啊?”商人说:“大把式(对赶车人的尊称)别说气话了,咱还是赶路吧。”   从此以后,“良民证”和“通行证”的事儿成了郭焕明心里的一个死结。   年3月,听说内蒙古人民领袖乌兰夫到王爷庙街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王爷庙街要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那段日子里,郭焕明无论走到火车站,还是到铁匠铺子都上前凑热闹儿,到处打听共产党,打听乌兰夫。   5月,春雨绵绵,郭焕明像往常一样赶着马车准备去火车站拉脚,在大街上他看到一个干部模样的大高个子冒着雨往西走着,后面还跟着两个卫兵。郭焕明看看天,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泥泞。   他把马车靠过去,喊着:“长官!雨下大了,路不好走,上车吧,我送你们一程。”大高个子和卫士看了看天,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了一声“谢谢”,跳上了郭焕明的马车。上了车,大高个子就问:“老乡,怎么称呼你呀?”   郭焕明说:“王爷庙人都叫我郭把式,大号焕明。”   高个子自我介绍说:“我叫乌兰夫,今天咱们就算认识了。”   郭焕明一愣,惊呼道:“啊呀!大领导,现在王爷庙街都在说你呢!”乌兰夫同志说:“嗬?有这么多人说我。”   郭焕明说:“天天说呢!都说乌兰夫来了,地痞跑了,恶霸毙了,天变了,日子好过啦!”   乌兰夫同志笑着说:“小兄弟,你这说话还一套套的,但是,要纠正一句话,不是乌兰夫来了,日子好过了。是共产党来了,日子好过啦!”   郭焕明说:“你是共产党的大官,我这话也差不哪里去呀!”乌兰夫同志和卫兵都笑了。   他们一路聊着笑着,很快来到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的办公楼。卫兵要付钱,郭焕明说什么都不要。乌兰夫同志说:“小兄弟,不收钱可不行,我们共产党讲究个买卖公平,不给钱那是剥削阶级,咱们是人民阶级,不破这个规矩呀。”   这番话让郭焕明心里涌上一股暖流,拿着钱的手有些儿发抖。他心里过意不去,便对乌兰夫同志说:“这几天下雨,道不好走,就让我天天接送你们,行不?”   乌兰夫同志想了想说:“我们有车哇,小伙子,但是也好,我们可以借此聊一聊。”就这样,郭焕明隔三差五地接送乌兰夫同志,乌兰夫同志借此向郭焕明了解王爷庙街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风土人情。还对郭焕明讲党的民族政策,讲一些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讲民族区域自治的道理。   几天连雨后,天放晴了。在这几天时间里,乌兰夫同志向郭焕明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并且嘱咐他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临别时,乌兰夫同志说:“小兄弟,你为我服务了几天,辛苦了!车马钱照付,你还想要我为你做点什么?”   郭焕明想了许久,说:“乌主席你能不能给我写一张路条?”   乌兰夫同志听完郭焕明的要求,一时愣了,转而开怀大笑。郭焕明知道乌主席开怀大笑的意思,就一五一十地把“良民证”和“通行证”的事儿说了。   乌兰夫同志沉思了一会儿说:“小兄弟,按理说,路条这事儿,已经是旧社会的事儿了,今天我们人民当家做主,老百姓自己的路要什么路条?就是真的要路条,也轮不到我个人开条子。也好,我给你开一张所谓的路条,目的是让你亲身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解放区,我开的这个路条没有用了!”   郭焕明似懂非懂地听着乌兰夫同志讲话,又看着他迅速为自己写了一张路条。   接下来的日子里,郭焕明只要出城,怀里就揣着那张“特殊路条”。但是,让他非常失望,每当他出城过哨卡的时候,那些站岗的战士,见到他微笑着打个招呼,总想不起问他要路条,他觉着缺点啥似的。   有一天,他拉着一位串亲的客人去靠山屯,往西走到三角线哨卡时,他主动上前和哨兵说他有路条,要不要看看。哨兵笑着说:“老乡,现在内蒙古解放了,东北解放战争也快胜利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都跑到关内了,整个东北和内蒙古都是咱们老百姓的天下了,要什么路条?赶紧赶路吧!”   郭焕明有点失落,但是,他还是不甘心,掏出这张“特殊路条”让哨兵看看。谁知哨兵看完路条,给郭焕明一个敬礼说:“老乡,原来你还有我们乌兰夫主席写的路条哪!你太荣幸了。”   他把路条还给郭焕明后说:“老乡,虽然新社会不用路条了,但这张路条珍贵啊!好好收着吧,留个纪念。”   后来,郭焕明在乌兰浩特参加了革命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也娶妻生子,人生经历有声有色。但是,他始终牢记着乌兰夫主席的期望和嘱托: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兴安盟红色故事汇   兴安盟是内蒙古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之地和成功之地。在这片热土上,至今流传着无数个英雄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艰苦卓绝、英勇不屈奋斗和拼搏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兴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英雄凯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党中央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学习、发掘、利用好我盟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强化学习教育成果,对于引导全盟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信念,特别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故事汇以兴安地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区域自治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为主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动人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大背景下的小故事,展示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以小见大地展现兴安地区革命前辈先烈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为全盟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提供一份丰盛的红色文化大餐,引领他们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进一步传承兴安红色基因、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兴安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来源/兴安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高冰白海顺

策划审稿:赵宏伟

编辑:张丽荣

校对:罗璇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lanhaotezx.com/wlhtsxw/1157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