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研学旅行的背景
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和“全国旅游示范基地”年11月,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年初,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山西、山东、湖北等教育厅出台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组织研学旅行,规范组织管理年3月,《教育部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意见》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等12厅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02
研学旅行的市场潜力
国内专业机构预测,到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年广东省在校学生按类型分为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数量为.41万人,.95万人、.1万人、.02万人。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着我国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03
研学课程类型
01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纪念馆:如党史馆、名人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的“研学”活动。用“场馆+”的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馆内现有物品激起队员们的研学兴趣,教会他们研学的方式。带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让他们勇敢地直面惨淡的历史,并懂得以史为鉴,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博物馆:博物馆可以中小学教材为依托,设计开发科普与感受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研学路线及体验课程。涵盖各类文化,涉及历史、天文、地理、动植物等领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沉浸式研学互动体验,并引领高年级学生进行课题式研究。非遗手工:开发传统技艺、传统美食、传统戏剧、传统艺术、传统游戏等多种类型的研学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一种民间技能,感受一段文化经历,尝试一次思维创新,体验一回成功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传统礼仪文化:专业礼仪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与互动,教孩子们懂得尊敬老师,学习礼仪文化,让孩子们知礼、懂礼、习礼、用礼,从而立德、立智、立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传统礼仪的窗户,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传统礼仪的种子。02自然生态课程
开展感受祖国河山、跟着课本去旅行、地质环境、生态保护等主题课程,以“让自然成为课堂,让协作成为可能,在旅行中体验学习”为宗旨。结合自然地域特色,开展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等特色课程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地球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03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如广东的大湾区热点、港珠澳大桥、深圳之大潮起珠江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点、有哪些重要技术、创下过哪些第一……带着无数的疑问在问答思考、实验体验和游戏体验中,孩子们全方位立体地感受港珠澳大桥的关键桥梁技术;从高阻尼橡胶与普通橡胶的对比实验中,深刻理解不同材质的不同特征;通过港珠澳大桥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的了解,实际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破课堂的封闭圈,让孩子们在开放性的集体活动中开阔眼界、拓展思维。04地域特色文化
如古村落、传统建筑美学、传统美食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走进乡村和自然,探访古村,考察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宗姓祠堂、古村风水布局;考察传统民居,了解中国传统的耕读文化,千年来的社会变迁,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社会问题,空心村来历,“新农村”理念,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探索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感恩,体验大美乡村,学会敬畏自然和生命,懂得感恩天地万物。通过身临其境地学习、拓展思维和眼界、丰富知识和阅历。05活动体系分年龄层
4-7岁的亲子课程8-12岁的体验课程12-16岁的探究式课程06场地
设营房、研学场地和施、展厅和餐厅、模拟场景、科普教室、会议室等。#04
景区在研学旅行产业链中
上游:为基础资源供给方,主要是营地、景区、场地等资源中游:主要是提供专业研学课程、研学导师等相关服务的专业机构下游:为需求方,组织单位面向B端学校、教育机构或家庭客源:主要来自本地的中小学校、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学校形成校外课堂,散拼团队、周末亲子游、定制游以及寒暑假的外地青少年等。#05
研学市场行业乱象
1、整体市场认知度不高,概念混淆,未形成体系化运作2、决策者和使用者分离,未能充分挖掘研学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相辅相成发展3、市场倒逼行业发展,研学机构大量发展,但质量良莠不齐,大量的需求与大量的供给如何平衡还未能形成统一共识4、非标准化执行,缺乏相关课程体系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发生纠纷时难以进行妥善处理5、社会实践活动与研学旅行相提并论,混淆“实践”与“研学”概念,在产品设计上未能突出两者区别#06
景区开展研学旅行的几种方式
1、满足常规学校春秋游等社会实践需求,景区可结合自身主题定位,策划相关研学体验活动,采取定点打卡、场馆互动等形式开展微研学活动;2、依据研学规范标准,研发深度研学课程,接待规模控制在人以内,打造小而精的特色主题活动;3、打造成定制个性化产品,针对中高端家庭儿童提供不一样的游玩体验;作为二消项目在景区及直销平台上销售,定时开课;4、寻求学校合作,将景区某个资源点结合校本课程切入,将青少年的课堂移至景区;5、形成组合拳,自身研学产品资源不多的情况与周边资源结合,打包为多日产品。#07
打造景区研学旅行的关键因素
01课程设计主体
景区自有研发团队第三方研学公司执行机构校企联手(学校老师)02课程设计要点
教育性:结合学生身心年龄特征;活动设置结构合理、有趣味、参与性等功能实践性:要因地制宜,利用景区资源,可结合课本学识安全性:保障活动的安全性,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公益性:物美价廉,最好是民政局颁发的低保户儿童有减免政策03执行主体
景区内部培养一批导师,从游客服务中心及其他岗位选拔持有导游证或教育证的社会兼职人员专职研学小组(成本较高)第三方课程研发执行团队#08
景区研学旅行应做到哪些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