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年5月1月,乌兰夫庄严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并以刚当选的自治政府主席名义代表副主席哈丰阿及19名政府委员宣誓就职。这一天,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诞生。它比毛泽东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诞生整整早两年零五个月。这两年零五个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同各解放区政权机关一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真正民主政权。它们不仅不受国民党反动派把持的中央政府管辖,而且是以推翻其反动统治为目的的高度自治的区域性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其它解放区政权机关的惟一不同处,就在于它是以居住在祖国北部边疆的蒙古民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自治政府。它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开了先河,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当时主要是“民族自治”,还称不上是完整意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还有不少地方在国民党统治下有待解放,已解放的地方为战时需要也由邻近解放区代管。所以那时称“内蒙古自治政府”,“自治”和“政府"之间没有“区”字。完整意义的“内蒙古自治区”,还是一个奋斗的目标。从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两年零五个月,正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时候。当时内蒙古已解放的地区,多在东北解放区的侧后或与冀热辽、晋绥解放区穿插。东北、华北,乃至西北战局的发展,对内蒙古影响极大。同样,有一片巩固并不断发展的内蒙古解放区存在,对东北、华北以及西北战局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斗争形势下,新生的内蒙古自治政府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乌兰夫很清楚,要办事,要很好完成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历史使命,首先就要把各级政权机构建立、健全起来。这其中,内蒙古自治政府内部工作机构的充实和健全,是急中之急,重中之重。年5月2日,即自治政府宣告成立的第二天,乌兰夫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政府委员会议,首先决定了内蒙古自治政府主要工作部门主要领导人的配备。即:奎璧任民政部部长,特木尔巴根任财政部部长,朋斯克任公安部部长,高布泽博任教育部部长,王再天任办公厅厅长,松津旺楚克任参事厅厅长。紧接着于5月16日他又主持召开了第二次政府委员会议继续讨论自治政府各工作部门的人事安排。随后又相继任命了一批自治政府主要工作部门的副职和中层干部。各工作机构的主要干部配备后,自治政府的工作就开始运行了。当时,就全国来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局势已经好转,但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在内蒙古,对实行什么样的自治,各阶层的认识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也反映到党内。尽管在年的“四三会议”和的“五一”大会上,经过激烈争论和充分讨论后统一了党内思想,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也大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经选举产生了有广泛代表性的内蒙古临时参议会和内蒙古自治政府,但仍有少数死硬分子固守原有立场,对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内蒙古自治政权持敌视态度。在内蒙古革命即内蒙古自治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新形势下,他们孤注一掷,要同内蒙古人民革命力量作一次最后较量。以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后被任命为自治政府公安部司长的原兴安省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张尼玛为首,秘密建立了名为“内蒙古劳动农牧民革命前进会”的民族分裂组织。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暗中活动,企图打入内蒙古自治政府进而颠覆内蒙古自治政府。时任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社会部部长的王再天掌握这一情况后,及时报告了乌兰夫。为保卫内蒙古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和新生的自治政府,经内蒙古共产党工委研究后,乌兰夫指示王再天亲自抓这一案件,要求在短期内侦破并予以揭露。在王再天直接指挥下,经过艰苦、周密的工作,掌握了足够证据后,决定以内蒙古共产党工委社会部的名义,召集公安部干部和自卫军一师部分领导干部开会,令张尼玛交代问题。内蒙古自治政府公安部是在原兴安省政府公安总局的基础上组建的,其人员大部分是日伪统治时期的旧警事人员。抗战胜利后,他们虽然进入了东蒙古自治政府,后又转入兴安省政府,参加了内蒙古自治运动,但有些人的原有立场并没有改变。年8月开始,在社会部部长王再天领导下,按照乌兰夫的要求,依据《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有关条例、法令,对自治政府公安部进行了彻底整顿。把参加张尼玛“前进会”阴谋活动的人和立场没有转变的日伪时期的旧警事人员,全部清理出了公安部。同时,请求东北局支援干部。东北局很快派来伍彤等一批富有斗争经验的公安干部。以东北局支援的这批干部为骨干,再加上经审查留下的公安部原有人员,11月重组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公安部。自治政府公安部的整顿和重组,对保证自治政府的安全和转变一些革命意志不够坚定的人的态度,以至稳定内蒙古解放区的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这一有力措施的及时采取,促进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的贯彻实施,教育了参加自治政府的各阶层人士,提高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威信。内蒙古自治政府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后,乌兰夫更加认识到了合理设置政府各工作机构的重要。年7月,他在哈尔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说:“应该调整自治政府的机构,充实干部、建立、健全政府各部门的机构及工作。”经过一段酝酿,于11月11日他主持召开内蒙古临时参议会驻会参议和自治政府委员联席会议,在总结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自治政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干部配备。决定设自治政府秘书长,以利于自治政府协调;增设财经委员会、工商部、农牧部和交通部,以加强自治政府对财经、农牧业和工商、交通工作的领导。11月14日乌兰夫签发内蒙古自治政府令,发布了机构调整后的人事安排,即:方知达任自治政府秘书长,奎璧任民政部长,特木尔巴根任财政部长,王逸伦任财经委员会主任,赵云驶任工商部长,高布泽博任农牧部长,哈丰阿兼任教育部长,朋斯克任交通部长,王再天任公安部长。12月16日他又签发政府令,决定设卫生部,任命李本周为部长。这次机构调整和主要干部的配置,强化了自治政府的工作,人事安排更为合理,更加有利于发挥各自特长,更加有益于自治政府职能的发挥。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工作走上轨道以后,乌兰夫在政权建设方面的注意力转向了盟旗和基层。内蒙古中东部广大地域是苏蒙红军帮助从日寇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当时,我们干部很少,苏蒙军撤走后,盟旗和基层政权基本上还是在王爷和日伪统治时期的旧人员手中。再加上国民党渗透,散兵游勇结伙为匪,持各种不同政治见解的人组成了不少五花八门的小派别,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特别是呼伦贝尔盟,在苏蒙军撤走之前,以封建、民族上层和伪满官吏为主建立了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后改称地方自治政府),人民样众仍然受压迫和剥削,在饥寒交迫中挣扎。要解救人民群众于苦雄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把旧政权改造成为人民自己的新政权。怎样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乌兰夫从内蒙古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群众觉悟低,社会情况复杂的实际情况考虑,对于政权建设问题提出衣业区“自下而上”,牧业区“自上而下”的指导思想。他说:“建立政权是开展游牧区工作的主要环节,不掌握政权就发动不了群众,一切工作就难以进行。”“农业区建立政权是采取由下而上的方式,游牧区则必须由上而下。”“在牧区工作要先从建政开始,委派盟长、旗长等。”“先建政,再发动牧民群众,这是牧区工作的特点之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年上半年,他以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的名义,先后任命额尔钦巴图为呼伦贝尔盟盟长,乌如喜业勒图为纳文慕仁盟盟长,乌力图为哲里木盟盟长,杰日格勒为兴安盟盟长,在兴安盟举行盟政府成立,杰尔格勒盟长宣誓就职庆典时,乌兰夫亲临祝贺并讲了话。他说:“我们的政权是新政权,是代表与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是内蒙古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权形式。因此,政权工作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学会搞政权的一套本额,树立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在政权中工作的共产党员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乌兰夫这几句话,既说明了内蒙古解放区各级政权的性质,又提出了对各级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对当时内蒙古各级政权建设和做好政府工作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在乌兰夫重视和关心下,盟级政府很快相继建立了起来。在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建政思想指导下,各盟政府认真地抓了旗和基层的政权建设。其中,开展工作较晚的呼伦贝尔盟的变化就是一例。日本投降后,年10月,在苏、蒙军支持下成立了以封建、民族上层和伪满官吏为主的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呼伦贝尔盟所属的旗和苏木(乡)政权都原封未动。11月东北局派中共党员苏林到海拉尔作社会调查,向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官员和群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年5月,苏、蒙军撤离回国,西满军区派部队接管滨州西线,进一步宣传了党的方针和民族、统战政策,取缔了这里的国民党组织,打击了他们的渗透活动。随后东北局又派中共党员郑北辰、高锦明等20多名干部来呼伦贝尔地区开展工作,6月国民党反动派向东北解放区发动进攻,为保护内蒙古东部刚刚发动和组织起来的革命力量,在兴安省主席特木尔巴根率领下,兴安省政府机关暂迁呼伦贝尔,在海拉尔市驻留了半年。此期间,特木尔巴根等同志在呼伦贝尔做了不少工作,向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和群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收缴了海拉尔市警察局和全市旧警察的武器,建立了群众武装纠察队;逮捕了潜藏在兴安省政权机关内部的国民党特务玛尼巴达拉。这些举措扩大了以乌兰夫为带头人的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的影响,支持和戴舞了群众,震慑了打着不同旗号的反动势力。同年11月,经过东北局协调,中共党员高锦明、苏林进入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为委员,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方便。年5月,以乌兰夫为主席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消息传到呼伦贝尔地区,引起很大震动,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更大。他们积极主动地到邻近解放区的各类学校学习,寻找内蒙古民族解放的真理。所有以上这些工作的积累,都促使了呼伦贝尔向着进步的方面转化,使其逐步认识中国共产党,逐步向以内蒙古统一自治为特征的内蒙古人民革命的洪流靠拢。11月,乌兰夫派他的老战友、内蒙古早期的中共党员吉雅泰到海拉尔,并以他为书记组建了党的纳(文慕仁)呼(伦贝尔)工作委员会。从此这一地区有了党的统一领导机关,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地区的领导地位,开始在蒙古族进步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针对这一地区由于偏远、闭塞,战后受狭隘的民族和地域观念影响较深,加上反动势力渗透,形成了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交织,社会各阶层思想混乱的实际情况,以吉雅泰为首的纳呼工委于12月在海拉尔和牧业四旗开展了“一条心”运动。即要和共产党一条心闹革命,不能半条心和两条心。在这一运动中,广泛深入地大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民族政策和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施政纲领》,在原来已做工作的基础上,再加上东北和全国革命大局的影响,蒙古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各阶层迅速觉醒,出现了各民族人民和各革命阶层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的新局面。年1月15日,乌兰夫签发内蒙古自治政府令,任命原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主席、日伪时期兴安北省主席额尔钦巴图为呼伦贝尔盟盟长。这一作法既团结了有影响的地方代表人物,也开始了对旧政权的改造,取消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建立了呼伦贝尔盟政府,顺利地实现了战后一直处于独立状态的呼伦贝尔盟纳入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管辖。这一变化,对呼伦贝尔盟来说,是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额尔钦巴图就任呼伦贝尔盟盟长后,党的纳呼工委非常重视盟政府的工作,工委书记吉雅秦很注意发挥额尔钦巴图和盟政府的作用。经过一段工作和配酿后,就按照乌兰夫提出的“自上而下”的牧业区建政原则,向牧业各旗派旗长,在旗长领导下改造旗和苏木政权,由改造后的新政权领导旗和苏木(乡)开展各项工作。这种作法效果很好,很快完成了牧业区新旧政权转换的任务,各项工作也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下边节录几段当年老同志的回忆和典型材料,以现当年政权建设的情景;“年11月2日,内蒙古革命前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吉雅泰同志受党的委托,肩负着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希望,从乌兰浩特来到海拉尔。他以革命家的特有魄力和勇气,迅速推动了呼伦贝尔革命历史的进程。11月7日成立了中共纳呼工委,11月20日在海拉尔发动了“一条心”运动,号召各族人士要‘共产党一条心、和人民一条心’。针对‘呼伦贝尔地方自治’的特殊情况,在上层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和积极的統战工作,即一方面针对“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中的党派头子进行斗争,勒令他们向各族各界群众公开坦白、交代他们的历史罪恶和反动思想,解散其组织,并宣布停止他们的一切活动。另一方面开展积极的统战工作,向有影响的封建上层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年元旦,正式宣布取消“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呼伦贝尔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管辖。同时改编了呼伦贝尔自治军,成立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九团;解散了“呼伦贝尔青年团”,成立了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呼盟本部。……派得力的党员干部都嘎尔扎布、德力格尔、巴图巴根、宝力根分别到盟政府、独立九团、青年团呼盟本部任职,迅速控制了全盟政局。”“至此,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终于回到人民手中,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翻开了牧区民主改革的新篇章。”“从年4月开始,先后调整了牧业四旗的旗长。任命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担任旗长:朋斯克达喜为新(巴尔虎)左旗旗长、孟和那苏为索伦旗旗长、都嘎尔扎布为新(巴尔虎)右旗旗长、甫如布(贫苦牧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为陈(巴尔虎)旗旗长。并着手旧(旗)政权的政造工作。与此同时,派阿尔斯郎、乌力吉达赉、巴图贺什格、珠儒木图分赴牧业四旗任公安局长,整顿和充实公安队伍。上述两点,为(呼盟)牧区民主改革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年初,纳呼工委在海拉尔召开‘章盖’会议,宣布对收区进行民主改革,废除民族上层及牧主特权,建立民主政权,实行苏木达制。会后,盟政府即往各苏木下派苏木达,筹建苏木新政权。呼和潭尔苏木第一任苏木达贺喜格苏荣,苏木政府设有民政助理、牧业助理、公安助理和秘书,别有一名勤杂员。”“民主改革初期,在上级政府领导下,首先开始建政工作。年11月,经召开牧民群众大会讨论,决定将乌吉苏木正式改名为塔日根诺尔苏木,同时选出新的苏木达,苏木政府暂驻阿尔山庙。在选举产生苏木政府的同时,在全苏木建立了8个巴嘎,配备了巴嘎达。”“年初,索伦旗政府派优力吉、米西卡两人到这一地区开展工作,进行建政宣传,组织青年积极分子学习班,广泛听取牧民群众(包括富裕牧民)对建政工作的意见等。经与各方面人士和各巴嘎代表多次协商,于年4月召开牧民会议,经过民主协商,决定将孟根础鲁、阿贵图两个苏木合并,成立伊敏苏木。选举阿拉塔为苏木达,格力格孔拉森为公安助理、优力吉任秘书,僧格、那木斯来、宝日陆鲁、巴围道尔吉、哈木、尚嘎力任苏木助理。苏木下辖红花尔基、毕鲁图、阿贵围、维特根4个巴嘎,有户,人。在选举苏木政府的同时,选举了4个巴嘎的巴嘎达和公安人员。”从上述两段老同志回忆和三段苏木建政典型材料中可以看出,乌兰夫提出的“自上而下”的建政指导思想,完全符合内蒙古牧业区的特点,易于为社会各阶层和牧民群众接受,能较快地顺利把政权转移到牧区人民手中。牧业旗及牧区基层政权建立后,代表和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忠心耿耿地为牧区人民服务,深受收区劳苦大众和社会各阶层的信任和拥护,树立了人民政府的威信,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已解放地区的影响。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后,在乌兰夫领导下经过一年的努力,内蒙古解放区自上而下已普遍建立起了人民自己的政权,形成了完整的政权系统。属于政府的工作,上边有人管,基层有人做,内蒙古自治政府已能一呼到底,整个政权工作没有多久就基本上进入了轨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内蒙古自治政府只有党的领导,可以说是“无上级”的高度自治政府。它的工作依据除党的方针、政策外,只有一个《施政纲领》和《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自治政府的各项业务工作都亟待制定规程或条例,以使自治政府各工作部门和各级政府能有施政依据。身为主席的乌兰夫,在抓政权组织建设的同时,用很大精力抓了法规建设。经过半年多实际工作的探索,于年1月5日首先制定并以乌兰夫主席的名义发布了《阵亡烈士抚恤条例》、《优待革命军人家庭条例》、《荣誉军人暂行优待条例》。这三个直接关系革命军人及其家属的条例的制定和颁布执行,对巩固部队,鼓励前方将士英勇杀敌起了重要作用。同月28日,乌兰夫又签发了自治政府《关于统一收费和征税问题的命令》,还发布告颁布了《内蒙古牲畜交易税暂行条例》和《货物产销税暂行条例》。紧接着又发布了《缉私奖惩办法》、《营业税临时征收办法》、《公营企业及机关学校战时工薪标准暂行具体办法》等法规,9月1日又发布了《征收公粮公草暂行条例)。这几个有关财经方面法规的发布,使内蒙古已解放地区的各级政府的缉私、税收、征粮、征草和薪水发放等工作有了统一标准和依据,也使干部和群众心中有底,有利于监督政府工作。同时也体现了自治政府注重战时群众合理负担,使战时有限的财力能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理。11月,乌兰夫又签署自治政府令,发布了《修正现行各级政府组织暂行编制(草案)》、《健全自治政府会议制度与建立报告制度之规定》、《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生活待遇暂行简则》。年又先后发布了《土地执照颁发办法》、《货物产销税暂行办法》、《医院医药收费暂行优待办法》、《牧畜管理暂行条例》、《国有林育林费征收暂行办法》、《工商所得税临时办法》等。这些法规的防续制定和发布执行,一方面说明了战争时期乌兰夫在政府工作上就很重视法规建设,同时也表现了在他领导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工作正在不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在战争环境中,在全国和内蒙古还没有完全解放的情况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支援前线。抓政府本身的组织建设和法规建设,正是为了强化政府,提高其工作效能,以求更好地完成主要任务。身为自治政府主席的乌兰夫,在这方面的认识是很明确的。从自治政府建立到年的两年多期间,他在不断解决自治政府自身建设的同时,对政府工作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经济工作(生产)上,而注重这方面工作的目的,除了尽可能地改善群众的生活状况之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支援前线。年元且,乌兰夫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的《一九四八年我们的任务》一文中,第三、四两项都是讲的经济(生产)问题。他在第三项中说:“提倡工业生产,繁荣商业贸易,发展木材、食盐、粮食、牲畜皮毛四大特产的生产,以繁荣内蒙古人民的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善工人、职员及其他劳动人民的生活。”在第四项中说:“实行财经统一,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提倡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组织军民大生产,支援战争,保证后方军民供给。"1是年1月,在他主持下自治政府召开了财经工作扩大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总结经验,统一财经,树立群众观点,全力支援前线”的财经工作指导思想。为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扩大财源,支援前线,年11月乌兰夫特意讲了开发大兴安岭林业资源的问题。他指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是内蒙古的财富,大兴安岭林区是内蒙古的经济基础。”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建设、保护、管理好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这块宝地,是林业工作者的惟一使命”。年他又提出“以营林为主,采育结合,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强调一手采伐,一手造林,做到青山长在,永续利用。对于发展盐业生产和营运的问题,他曾亲自与辽北省等邻近地区领导人联系,请给内蒙古群众运盐以帮助。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充分发挥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发展了牛产,增加了收入,缓解了群众和自治政府战时的经济困难。为了稳定土政后农民的情绪,以尽快发展农业生产,年5月5日他签署了以内蒙古共产党工委和自治政府联名发出的《关于确定地权发展生产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凡分得土地的贫雇农、中农及富农、地主,均有土地所有权,均应把分得的土地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时提倡“组织起来,开展生产竞赛",年初,按照他签发的自治政府命令,给分得土地的农民(包括分给富农和地主的土地)颁发了土地执照。这就使农民心里踏实了,分到了一份土地的地主和富农心中也有了底。这一措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翻身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生产的积极性,也使地主、富农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年9月20日,乌兰夫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征购粮工作会议他在讲话中指出:必须正确认识与重视征粮工作。在征粮中要掌握党的政策,了解老百姓的困难,不能强迫命令。翻身农民踊跃纳粮,自愿拿出翻身后第一年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出的最好粮食,支持自治政府,支援前线打仗的子弟兵。年2月,在自治政府所在地乌兰浩特市召开内蒙古第一届劳模大会。乌兰夫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前来参加大会的劳动模范,并设宴招待他们。在大会上乌兰夫致开幕词和闭幕词,亲自给劳模颁奖。在致开幕词时他说:“召开这次劳模大会的目的是总结土改后的生产经验,逐步提高内蒙古的农牧业生产,繁荣内蒙古人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大力支援前线,为内蒙古工业发展奠定基础。”这次劳模大会,是对自治政府成立以来工作成果的检验,也是推动内蒙古解放区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年4月21日,乌兰夫在刘春、杰尔格勒等陪同下,冒着大兴安岭南麓料峭的卷凤,到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拉格代一带农村视察,同基层干部和翻身农民亲切交谈,了解备耕情况,号召他们行动起来,抓紧备耕,争取春耕、春播的胜利,夺取农业丰收。乌兰夫亲临农业生产第一线,给翻身农民和基层干部以很大鼓舞,使他们生产劲头倍增。对于支前,乌兰夫一直把它作为自治政府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始终都在牢牢地把握着。他每次讲话都讲支前,真是走到哪里讲到哪里。由于他的重视,支前已深入人心,成了各行各业和各阶层的自觉行动。下边是一篇年10月《内蒙古自治报》上发表的《乌兰浩特掀起支前运动》的报道。乌兰浩特市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休及各工厂等,在关内外一连串的伟大胜利鼓舞下,以无比的热情掀起支援前线运动。全市公私工商业,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已于日前发动起了3.5亿元的军鞋贷款运动,其中10余户公营工厂自动担负了6.2亿元。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及全市区、多、市局备部门干部,亦均以实际行动迎接大胜利,市委亲自带头将半月的中灶伙食降为大灶。铁西区干部亦支援了前线。现仅据市属八个单位的统计,捐款已达万余元。其他如教师、民青、第五完小、群众纺织厂、群众合作杜、第二制米厂生产部、马车工会、聚丰皮革厂、贸易局纺织厂等职工及铁西区群众等,共捐款.6万余元,鸡鸭余只,手巾、牙刷、牙粉、慰问信等甚多。铁西区群众,于23日欢宴全区军队,并提出认真解决军队困难,该区群众决定要把军队今年被水淹地,于上冻前完全给翻一遍秋茬,以便来年耕种。各工厂工友自动提出加紧生产,支援前线等口号,产量均超过以往水平。群众纺织厂织布工友李自亮、石桂珍等,仅在6日内一个人就多织了两匹布,线组每日加班两个钟头,全厂计划本月增产3/10。军械厂于20日发动了全厂的技术竞赛。在工友一致努力下,已创出很多范倒,如有的工友把18小时完成的任务仅于14小时半内完成,而且保证了质量。电灯厂工友及修建发电厂的工程队,为迎接15日的祝捷大会放长电,每夜加班到电灯灭时才休息,被服厂工应为争取于25日前后全部完成李衣任务,现正抓紧赶缝中。另外自治政府系统各部门及兴安盟中心旗委、前旗政府等机关干部均正抓紧晒干菜,准备支援前线。从乌兰夫作为自治政府主要任务抓的生产、支前两项工作的情况看,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的工作是很有成效的。其成效的主要标志是内蒙古解放区的人民觉醒了。他们在几经磨难中认准了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革命道路,并以内蒙古革命的带头人乌兰夫为核心,不分地域和部族地团结了起来,为全中国和全内蒙古的彻底解放而自觉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在内蒙古的革命斗争史上是具有跨越意义的。转自中央文献出版社版《乌兰夫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乌兰夫传十五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发布时间:2021/11/26 14: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