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善华
我和前旗有缘,且缘分不浅。
我的出生地是伊尔施。现在的全称是: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街办事处,原来是:科右前旗阿尔山林业局伊尔施。那时候写信、邮寄东西都写后面这个地址。直到阿尔山年建市,才从前旗这个母体中脱离出来。所以,确切地说,我是科右前旗人,或者说,我的故乡是科右前旗。
一
一说起家乡,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事儿。有人说,喜欢回忆就老了,那我老得有点早。也许我离家太早了,所以总是想家,不定什么时候小时候的事儿就钻进脑子里搅和一阵。
记得我第一次出远门是到乌市求学。那年我18岁,是坐火车去的,因为没有别的交通工具。火车也就一列,一天一趟,白城始发,终到阿尔山。快四十年了,记不清是自己去的,还是有别人。
毕业后,留在乌市工作。我便开始在伊尔施和乌兰浩特之间往返。“白城—阿尔山”那趟列车来来回回我坐了15年,直到父母年搬来乌市。
我喜欢那趟列车,至今都记得它途经的主要站点:伊尔施——阿尔山—白狼—五岔沟—明水—牛汾台—索伦—大石寨—归流河—湖南—乌兰浩特—白城。
这趟列车是往返车。始发站白城,终到站阿尔山,到伊尔施属于延伸的一段。到阿尔山有准确时间,到伊尔施就不好说了。火车在阿尔山加水、加煤,这些都做完了才往伊尔施开。什么时候开车往伊尔施走,是列车组说了算。因为没有准点,我们坐车就得早早到火车站等候。夏天还好,冬天凌晨五点左右是气温最低的时候,有时能达到零下四十度左右,那真叫一个冷。送站的、坐车的都很遭罪。但没办法,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只有这趟列车可以带我们走出大森林。到乌兰浩特的时间大概是下午一点多,但正点到达的时候不多。记得有一回在明水就停过4个小时。
我去呼市上学就是坐那趟火车到的白城,在白城“加快”之后上“草原列”,途经北京八达岭,再到呼市的。我记得通票的票价是19.5元(学生半价)。
最喜欢秋天坐那趟火车,因为可以吃到苞米和沙果。
索伦是这趟火车线的大站,停车40分钟。火车要在这里加水、加煤。
火车一到索伦,站台就热闹起来。旅客坐了三四个小时的火车,都累得直不起来腰,纷纷下车。站台上不知道从哪儿一下子冒出很多挎篮子叫卖的人。有卖熟鸡蛋的,有卖熟玉米的,有卖沙果的,有卖葵花籽的,后来还有卖包子的。他们有的在站台固定地点叫卖,很快,小贩就被一圈又一圈旅客围住;有的小贩直接上车厢来,边走边喊:苞米了苞米,新烀的热乎苞米。声音不大,但大家都能听清。那会儿索伦的百姓就有了经商意识。
记不清是多少钱一穗了,我每回都买一穗。那时苞米“笨”,好吃,闻着都香。伊尔施太冷,无霜期短,苞米长不成,没有苞米吃。苞米碴是苞米加工来的,但苞米碴粥和新鲜苞米不是一个味儿。我特别享受在火车上吃苞米的那种感觉。伊尔施也没有沙果,其实不只是没有沙果,别的水果也没有,我们把胡萝卜当水果吃。所以,一坐火车我就盼到索伦。有时候大石寨也有卖的,但因为就停8分钟,买啥都急急忙忙的,找不到感觉。
记得有一次火车到大石寨站,我的对座打开窗户跟车下卖苞米的女孩谈价,最后达成买卖协议,对座刚把钱递给车下的女孩,火车就鸣笛了,女孩一愣,赶紧从篮子里拿苞米,越着急手越不好使,等到她拿出两穗苞米,车轮已经转动了,她跟着车子跑,举起苞米,试图递给车厢里的对座,对座也站起身来,伸手去接。可是车厢太高,女孩子个子又矮,要是车停着,女孩垫垫脚,对坐伸伸手,很容易就能够着。但是车子开了,女孩边跑边递,很难对上点儿。车子加速,女孩快跑了几步,把苞米使劲往车厢里扔。苞米虽然没扔进车厢,掉在地上,但是她这个举动,对座和靠窗的乘客都看在眼里,对座啥都没说,估计心里也不得劲儿。后座有个人说,人家真不是故意的。
那时火车上人特别多。我们是始发站,从头至尾都有座位,中途上车的几乎就没那么幸运了。车到索伦,车厢里就没下脚的地方了。那时候一听到广播说到大石寨站了,就感觉要到家了,其实大石寨距离乌兰浩特还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呢。
从伊尔施到乌兰浩特要起大早赶车,很遭罪;从乌兰浩特到伊尔施半夜上车,也很遭罪,最困的时候坐一宿硬座,那滋味没法形容。那会还有小偷,困也不敢睡,怕丢东西。不睡困得没着没落的。真要睡,又睡不好,左右都是人,坐着那里打瞌睡,实在是件难受的事情。
这趟车像一条龙不知疲累地在科尔沁腹地游走,也不知不觉地游进了我的生命之河。
二
毕业之后我被分到察尔森水库。当时察尔森水库重新“上马”,可能考虑到水库建成后会养鱼,我这个学水产的毕业生正合适。当得知这个情况后,还没等我反应,我哥就替我PAS掉了,他说水库刚“上马”,啥啥条件都不具备,虽然有通勤车,但是一个女孩子每天一去一回要颠簸60公里太辛苦了。托人把我“改判”到乌市的一个单位。
但这个分配去向并没断了我和前旗的缘分。因为有位要好的同学分在了前旗。我们都属于异地就业,都得住宿。有条件的单位就住在单位宿舍,没宿舍的就得自己找地方住。住的地方不固定,吃饭也是东一顿西一顿的。周末,我常去同学宿舍住,早晨跟她去食堂吃早餐。前旗食堂早餐的肉包子实在是好吃,个儿大、皮儿薄、馅儿多。没过多久,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前旗的。又没过多久,我们结婚了,与前旗的缘分实实在在地又续上了。丈夫经常下乡,开始是去古迹搞米麦间作,后来当了秘书,经常陪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前旗的山山水水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下乡回来话里话外说的都是前旗的事儿,什么水田开发了,撤乡并镇了,围栏禁牧了……我一点都不陌生。
当时兴安盟委行署、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科右前旗旗委旗政府都在乌兰浩特市,所谓的“一地三府”。后来打造“大乌兰浩特”,前旗搬出乌兰浩特市,迁到前旗大坝沟。
前旗新址建得大气,旗委旗政府办公楼楼顶是迎风招展的哈达造型,非常别致,成为前旗地标建筑。随着前旗新址的落成,周边的房地产迅速发展起来,没几年,前旗和乌兰浩特市已经连在一起,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乌兰浩特”。乌市境内的洮儿河和前旗境内的归流河从城中穿过,滋养着几十万人民。
说起洮儿河,又让我想起察尔森水库。察尔森水库在前旗察尔森镇境内,距乌兰浩特32公里,是科右前旗的大型水库,也是东北地区四大水库之一。察尔森镇地处科尔沁草原西部腹地。察尔森水库就建在洮儿河上,拦截的是洮儿河水。洮儿河属于嫩江流域的一级支流。
当时我没去成察尔森水库,一点没影响察尔森水库“上马”。
资料记载,察尔森水库始建于年。年暂停缓建,年开始复建,于年完工并投入运行,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工程,隶属于水利部松辽委管辖。水库保障全盟6个旗县市的万亩农田、万亩草原、4个城镇个自然屯的人民水源和财产安全。年水库向游人开放。水库大坝高40米,长米,坝顶宽6米,拦截嫩江一级支流洮儿河,是洮儿河干流上唯一的水流控制性工程。年经流量8.3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13.5亿立方米。年发电量可达万度,年产鱼万公斤。水库拥有80平方公里水面,三面环山,一面与草原和察尔森国家森林公园接壤。
碧绿的湖面,秀丽的山群,丰美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察尔森因而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水好鱼就好,察尔森的鱼特别有名气,价格要比同类高20%。
察尔森名气很大,不只是因为风景秀丽,物产丰美,还因为它是震惊中外的“中村间谍事件”发生地。年日本军队借“中村事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上面几段有广告嫌疑,我也确有此意。察尔森就像我心中一个没实现的梦,时常萦绕在脑海里,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