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乌兰浩特市 > 乌兰浩特市习俗 > 内蒙古日报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珍藏特

内蒙古日报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珍藏特

发布时间:2021/8/18 9:57:42
北京的最好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312/8740662.html

?提示:点击上方"科右中旗微讯"↑免费订阅本刊

医者仁心爱洒草原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是坐落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北端的一个偏远乡镇,这里因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人而远近闻名。

一处院落,总是格外热闹,大门外停满了各式车辆,操着各地口音的人们进进出出。

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此,都是为了要寻求一名医生的面诊,此人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传承人、民间名医王布和。

让没钱的人也能看上病

时近中午1点,一楼的候诊厅仍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或站或坐的人们充满期待。接诊室里,王布和聚精会神地为患者把脉,不时拿起手边的毛巾擦着流到脖颈的汗水。为了能尽快看完预约当天挂号的名患者,他已经几个小时没离开座位了。

王布和一边把脉,一边叙述着患者的症状,坐在旁边的李晨埋头飞快地记录下来。面色红润的李晨,丝毫看不出是癌症患者的样子。

李晨家在黑龙江伊春农村,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安定。年,他被查出患有肝癌。3个孩子要上学,家里还有老人要赡养,正值壮年的李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医院做化疗,花去十五六万元,致使家中一贫如洗,而他的病情还在恶化。经老乡介绍,走投无路的李晨抱着一线希望,从老家来到巴仁哲里木镇找到王布和。王布和得知李晨家庭贫困,为他免去医药费。经过几个月的诊疗,李晨病情明显好转,再次检查,癌细胞居然得到了控制!这让李晨看到了希望。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不倒下,这个家就有希望。要是没有王大夫,我可能早就因为没钱放弃治疗了。”李晨言语里充满感激。无以为报,李晨就留在诊所当起了义工,帮王大夫和患者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王布和的诊所里,像李晨这样得到免费治疗的患者有很多,有些患者甚至免费在他的诊所吃住三四年,一直到病好才离开。“王布和诊所有条规定,对70岁以上老年人、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3岁以下儿童和出家人6类人免费看病,没有回家路费的,还给出路费,每年得到资助的患者多达几千人。”李晨说。

“若有疾厄来求助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这是王布和始终遵循的原则。在他的诊所,没有人会因为看不起病而放弃治疗。渊源还要从王布和小时候说起。

王布和出生在巴仁哲里木镇哲理木嘎查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由于牧区缺医少药,农牧民就医很不方便,在他8岁那年,父亲因为一场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永远离去。父亲的病故,给王布和幼小的心灵留下无法治愈的创伤。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言:“长大要当一名好医生,专为像父亲一样没钱的人治病!”王布和拜家乡的蒙医为师,25岁起开始深入草原牧区为农牧民行医治病。在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类风湿、肝硬化、神经性头痛和关节痛等病症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诊所,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挑灯磨草药。结合从老师那里得到的蒙医真传,加上自己的研究探索,他的药对北方高寒、干旱气候下的牧区常见病很有效果,一传十,十传百,前来求医者渐渐多了起来。

那时候,王布和家也非常困难,他对贫困群众不仅免费医治,还提供免费食宿、路费。行医不仅没给家庭带来经济收入,反倒给家里增加了额外负担。为此,他的妻子承包了亩土地养殖牛羊,每年的收入全部用来维持诊所的正常运转和补助求医者。就这样,一批批患者健康地离开,一个个病人慕名而来。

治好病痛才是最好的褒奖

今年4月份,42岁的綦薑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有1个月的时间,绝望的她整日以泪洗面,8岁的儿子、70多岁的公婆和丈夫,每医院。“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手术,我还这么年轻,切除肛门怎么活……”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綦薑双手捂着脸,泪水从指缝里涌出。

后来,听说王布和采用蒙医疗法不需要手术,綦薑就不远千里从山东老家来到兴安盟。当辗转乘坐飞机、火车、汽车,到了哲里木嘎查,看到四周的荒凉,她心凉了一大截,“这么偏僻的地方,能治好我的病吗?”可一见到王大夫,暖心的微笑、轻声细语的安慰,顿时扫去了一家人的阴霾。“王大夫一天要看多个病人,从早到晚不停歇,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嗓子也哑了,可他总是笑眯眯的。”綦薑回忆着5月份刚来时的情景。

看着王布和没有节假日,每天从早晨五六点一直忙到深夜,连自己生病了都戴着口罩出诊,綦薑不禁心疼地劝说:“王大夫,您适当地歇歇吧。”王布和看了一眼身后排队等候的患者队伍,笑着说:“我歇了,他们怎么办?大家把身家性命交给我,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不能耽误。”

“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找他治病,甚至还有英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外的患者。王大夫对待所有患者都一视同仁,不分民族、性别、贫富,都像家人一样。”为报答王布和,像李晨一样留下来做义工的何宝慧说。

长期住在王布和诊所里的有很多都是重疾患者。他们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为了能让患者有个好的治疗心境,王布和组建了一个四胡协会,定期搞演出,每个月来一次免费大餐,其乐融融的欢乐气氛带给患者愉悦的心情。

通过长期的蒙医诊疗实践,王布和对科尔沁蒙医药浴治疗类风湿、皮肤病等疑难杂症加以创新性继承和发展,年,在科尔沁蒙医蒙药协会建立的同时,“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王布和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传承人证书。

为家乡作贡献是最大的心愿

巴仁哲理木镇哲理木嘎查地处偏僻,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还没有通电,这给广大农牧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王布和拿出1万余元赞助嘎查拉了电,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

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毁了嘎查通往镇里的桥梁,导致附近十几个屯子的人无法通行。又是王布和前后3次修桥,第4次筹借26万元资金,修建了较为坚固的钢筋水泥桥,乡亲们至今都称这座桥为“布和桥”。

乌兰浩特市一名叫康慧的女孩,父亲遭遇车祸致瘫,母亲患有糖尿病,生活相当困难,没钱读书,只能辍学在家。在兴安盟红十字会的牵线下,王布和与其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每年资助她学费元,后来又增加到元,一直到高中毕业。康慧也不负所望,以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电力学院。10多年来,王布和慷慨解囊,无私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款项多达40多万元。

从年至今,王布和医治的病人已经达到多万人次。“当医生不能看钱,天下的男患者都是父亲,天下的女患者都是母亲。”从医30年,老师的话犹在耳边,一直激励、指引着王布和。

没有宣传、没有广告,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患者慕名而来。蒙古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卫生部门想高薪聘请王布和,都被他谢绝了。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草原的儿子,我的根和爱在草原。能踏踏实实为家乡、为父老乡亲作些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王布和门诊附近的西山顶上,患者为他垒起的敖包堆得越来越高。寒暑往来、春夏秋冬,默默记载着他的医者仁心。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在他的心里,患者最重,名利最轻,30年如一日坚守草原送医施药,使千万患者重展笑颜。”这是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典礼上对王布和的颁奖词,也是对他医者仁心的最好总结。

  从医30年,王布和把百姓的病痛当做自己的病痛,把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他不仅资助贫困患者,还资助家乡学校修缮校舍,资助贫困学生继续学业。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红十字会先进个人、年度感动中国最美乡村医生、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他的荣誉,多得数不清。但他说,这些都不重要,治好患者的病痛才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需要就是价值。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王布和是现今世界里的另类人——对金钱如此淡然,正是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康。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刘伟

编辑:白爱玲

校对:白俊华钱真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lanhaotezx.com/wlhtsxs/1084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