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部分省(区、市)接连发布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十四五”时期及年重点工作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而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如何布局文化和旅游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倍受业界瞩目。
下面跟着我们从各省市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一看各地今年文旅工作的重点方向吧。
华北地区
01
一、北京
1、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2、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
3、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旅游精品IP。
4、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推进“漫步北京”等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
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深入推进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
6、加快建设潮白河生态带,打造便利可达的城市滨水生态体系。
7、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总结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更新改造老旧小区、危旧楼房。
二、天津
1、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提升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网红打卡地”,推进文化旅游村建设。
2、大力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直播电商、5G消费体验发展,打造天津消费品牌,提升天津购物、天津文化、天津服务的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老字号品牌。
三、山西
1、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2、重点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游山西·读历史”“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等旅游品牌,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3、提升壶口瀑布、晋祠等重点景区,加快黄河板块核心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4、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5、推出一批晋风晋韵文创产品,叫响“山西三宝”。
6、推进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
7、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市客厅”打造工程等。
8、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内蒙古自治区
1、建设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等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注重差异化特色化。深入开展“爱上内蒙古”品牌形象宣介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推进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机融合,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4、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5、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推动“通航+旅游”“通航+体育”等新业态发展。
华东地区
02
一、上海市
1、举办“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推出美食、购物等主题旅游季。
2、加快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旅游景区等文旅场馆智慧化升级。
3、新增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正式开放。
4、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建成图书馆东馆、天文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影视、演艺、电竞、艺术品、创意设计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5、实施“上海旅游”高峰建设工程,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等旅游“微空间”,完善红色旅游、建筑可阅读等服务体系。
二、江苏省
1、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积极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产权、宅基地等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3、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并运营好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4、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5、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三、浙江省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2、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
3、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支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象山影视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创新中心。深入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
4、合力推进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
5、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加强,棚改开工11.6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开工个。
四、江西省
1、“旅游+”融合工程、夜间经济繁荣工程。
2、要深挖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繁荣。
3、抢先布局5G、VR、新零售、直播电商、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五、安徽省
1、深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
2、系统构建以徽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体系。3、实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4、提质升级文旅消费,建设一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
5、启动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防洪体系建设、内涝治理工程。
6、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六、福建省
1、深化“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建设。
2、着力打造武夷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厦门旅游休闲城市、平潭国际旅游岛,提升福州三坊七巷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激发县域旅游潜力。
3、抓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支持网红经济、社区电商、农村电商发展。
4、支持发展特色农林业、红色旅游、文旅康养。
七、山东省
1、加快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工程。
3、建设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
4、支持济南等沿黄城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
5、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6、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设施覆盖率、利用率。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中南地区
03
一、河南省
1、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时代价值。
2、统筹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悬河文化展示馆、黄河文化中心等黄河文化地标工程建设,提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动水平。
3、打造郑汴洛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推进郑焦文旅融合产业带发展,建设沿黄国际旅游目的地。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做好洛阳龙门等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5、以全域旅游为主导,突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等内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6、编制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新一轮振兴发展规划和红色旅游规划。
二、湖北省
1、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转型升级。
2、推进县乡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农村生活消费服务中心全覆盖。做优做精78家老字号、个荆楚优品。办好消费博览会、食品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大健康博览会等重点展会。
3、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十堰创建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随州打造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神农架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4、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荆州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门建设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恩施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5、大力发展“文旅+”,引进一批重点文旅企业,打造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推进重大文旅综合体建设。
三、湖南省
1、推动5G高新视频、网络影视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旅游演艺、文旅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
2、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打造伟人故里、魅力湘西、大美洞庭、湘赣边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提升“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
3、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做好红色基因库试点工作。
4、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湖湘文化时代内涵,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5、打造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省级特色精品乡村,保护传统古村落;
6、创建张家界等一批国家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城市。
四、广东省
1、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抓好标志性景区景点、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建设,开发红色文化、南粤古驿道、少数民族村寨等精品线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建设社区体育公园等设施。
3、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促进乡村旅游。
4、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大力发展4K/8K影视、数字出版,办好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等展会。
5、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修缮、保护和遴选新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繁荣发展岭南美术、广东音乐、地方戏曲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五、广西省
1、提速恢复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文化旅游、会展服务等行业。推动一批大健康和文旅重大项目建设。
2、打响“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康养度假目的地。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绿色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
4、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等保护和申遗。
六、海南省
1、推进省图书馆二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引进社会力量,开设民办博物馆。
2、办好亲水运动、沙滩运动、环岛大帆船、环岛自行车等赛事。
3、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动漫、影视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旅文体融合发展。
4、扩大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等全球影响力,办好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推动黎苗“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增强国际化、旅游化元素。
5、引进国际知名主题公园、酒店落户。
6、加快建设环岛旅游公路,年内开工3个驿站。
7、推广应用智游海南APP,实现“一部手机游海南”。
8、打造热带雨林旅游产业集群,拓展游艇、邮轮、海钓、冲浪等海洋旅游品类。
西南地区
04
一、重庆市
1、丰富乡村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
2、抓好“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世界温泉谷等重点文旅项目,打造世界大河歌会、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节会品牌。
3、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4、加强文化遗产和石窟寺保护利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5、推进城市人文品质提升,推动开埠遗址公园、红岩文化公园、金刚碑等传统风貌街区开街,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强化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江镇江村、山城山居”。
二、四川省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标升级工程,全面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和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2、抓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讲好长江黄河四川故事,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全面推动旅游景区质量提升。
三、贵州省
1、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个。
2、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积极发展避暑康养、温泉度假、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加快交旅融合发展。
3、着力优化旅游服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健全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4、推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提质增效。
四、云南省
1、深入推进“旅游革命”,着力提升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水平,建成运营50个半山酒店,创建10个“高A级”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0个精品示范村、00个美丽村庄。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
3、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打造以大滇西旅游环线为代表的旅游新品牌,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五、西藏自治区
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出“天湖之旅”“边境之行”“古道之游”精品线路,建设G旅游大通道。启动实施“文创西藏”新业态培育工程,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红色旅游。
2、推进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加快建设山南雅鲁藏布江沿江百亿产业走廊和沿江百里生态走廊。
3、加快沿边开放,发展边境旅游。
4、将林芝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康养基地。
东北地区
05
一、辽宁省
1、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与住建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综合改造0个城镇老旧小区,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2、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深化文旅融合,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东北亚旅游目的地。
3、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大力支持辽东九县(市)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做强做大绿色农业和生物医药,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4、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积极备战北京冬奥会,推进“三大球”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5、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老字号”。
6、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修复河道湿地生态,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倒逼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二、吉林省
1、支持松原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低空旅游。
2、支持恒大、万达、万科文旅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嫩江湾、查干湖等5A级景区加快获批,联动发展冰雪旅游、避暑休闲、生态康养、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边境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点线面”结合、全域开发、全季挖潜、全链融合。
3、抓好旅游体育消费年活动,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回升。举办第四届“消夏季”系列活动。擦亮长白山、查干湖等生态旅游“金字招牌”。
4、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申报建设国家级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长春莲花山、吉林松花湖、松原查干湖、通化万峰、延边仙峰等重大冰雪项目建设。
5、抓好“牵手冬奥·筑梦冰雪”主题年活动,扩大冰雪品牌市场影响力,组织好冬奥火炬传递。
6、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西北地区
06
一、陕西省
1、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着力在旅游设施高端化、旅游服务人本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业态多元化上下功夫,全产业链重塑陕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优势。
2、尊重陕南自然山水格局和脉络,加快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安康建设秦巴腹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旅游城市。
3、加快建设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街区,做大做强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文化主导产业。
4、支持榆林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延安建设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
5、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咸阳、渭南建设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改造提升5条省级商业步行街,创建10个省级夜间经济示范聚集区。
二、甘肃省
1、实施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标志性项目,打造兼具敦煌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旅游业态。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3、启动建设黄河上游大草原生态旅游经济圈、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圈,创建张掖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取铜奔马文化旅游景区、岐黄周祖文化旅游景区、黄河石林景区申报创建5A级景区,建设临夏世界地质公园。
4、以特色农业、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养等为重点,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百亿级园区。
5、大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打造“云上甘肃”“数字强省”。
三、青海省
1、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鼓励发展生态体验游、民俗文化游、高原健体康养游、乡村游、低空游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小镇,支持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
2、构建“一环六区两廊多点”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持续扩大大美青海、生态高地、旅游净地品牌影响力。
3、繁荣文体事业,办好文化旅游节和河湟文化艺术节,建设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千里黄河文化走廊,深入挖掘柳湾彩陶、喇家遗址、热水墓群等古迹文化内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1、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2、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宁夏。
3、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培育和建设一批旅游精品,建立“新疆礼物”旅游商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2、着力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使新疆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3、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信息服务,拓展旅游市场营销,推动“旅游+”和“+旅游”,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文旅融合品牌。
编辑整理:巅峰文旅研究院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声声明明: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往期回顾:年十大旅游营销热点事件TOP中国热门旅游景区排行榜——年景区口碑舆情报告TOP中国热门旅游景区排行榜——年热门景区预测自然度假营地乐园开发模式探寻文化创意制胜,生活美学传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