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3月2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8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湖北7例),新增疑似病例35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重症病例减少例。
截至3月2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例(武汉1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武汉7例),现有确诊病例例(武汉8例),其中重症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死亡病例例(武汉例),累计确诊病例例(武汉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
3月23日0—2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4例(北京31例,广东14例,上海9例,福建5例,天津4例,江苏3例,浙江2例,四川2例,山西、辽宁、山东和重庆各1例)。截至3月23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例:香港特别行政区例(出院例,死亡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5例(出院10例),台湾地区例(出院29例,死亡2例)。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分布图
(截至年3月23日24时)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诊病例情况表
(截至年3月23日24时)
(图源:丁香医生)
四川
3月23日0-24时,我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2例确诊病例(1、黄某某3月17日从英国经上海,于3月18日抵达成都后即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和动态诊疗,3月23日确诊;2、王某某3月18日从英国经北京,于3月20日抵达成都后即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和动态诊疗,3月23日确诊),相关密切接触者正在实施追踪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新增治愈出院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确诊患者含输入病例具体情况由各市州卫生健康委进行通报)
截至3月24日0时,我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涉及21个市(州)。
我省个县(市、区)全部为低风险区。
名确诊患者中,正在住院隔离治疗6人,已治愈出院人,死亡3人。
现有疑似病例0例。
现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四川省新冠肺炎累计病例曲线图
(截至年3月23日24时)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四川省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变化
曲线图
(截至年3月23日24时)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各市(州)确诊病例情况表
(截至年3月3日24时)
(图源:健康四川官微)
成都
3月23日,我市新增2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系既往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订正)。
截至3月23日24时,我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人,死亡3人,其余6医院隔离治疗。尚有密切接触者人(含外地确诊病例在蓉管理的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
患者1:男,21岁,英国留学生。3月17日自英国伦敦乘坐MU次航班到达上海浦东,3月18日换乘CA次航班抵蓉。入境时患者体温正常,无异常症状。随即转送至集中隔离点采样检测。3月20日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医院隔离治疗。因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胸部CT检查结果异常,综合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3月23日订正为确诊病例。
患者2:男,37岁,四川西昌人,常住英国伦敦。3月18日自英国伦敦乘坐CA次航班到达北京,3月20日换乘CA次航班抵蓉。入境时患者体温正常,无异常症状。随即转送至集中隔离点采样检测。3月21日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医院隔离治疗。因患者出现发热、胸部CT检查结果异常,综合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等,3月23日订正为确诊病例。
√上述两病例均乘专车由机场直接送往集中隔离点,无成都市内其他停留场所。
根据四川省区(市)县疫情高中低风险分区分级标准,全市22个区(市)县均为低风险区(机场直接转送至集中隔离点或医疗机构的境外输入病例不影响各地风险分级)。
成都市新冠肺炎病例变化曲线图
(截至年3月23日24时)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疫情过后,分餐会成为潮流吗?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餐饮业带来重创。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不少地方开始提倡实行分餐制,分餐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疫情过后,分餐会成为潮流吗?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分餐,有人双手赞成,也有人认为没必要。这道“分”“合”之间的选择题,你会怎么看?
01
疫情之下再度提起的分餐制
每道菜配备一只分餐夹,公筷公勺摆放在客人手边……在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个蒙式餐厅,食客们纷纷用起公筷公勺,正在喝早茶的青格乐对记者说:“刚开始有点不习惯呢,好几次差点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服务员和身边的家人都提醒——用公筷!”
疫情期间,分餐制再次被提起。近期,多地陆续发布推广分餐制倡议: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3.0版),提出餐饮服务单位要全面推行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餐厅要积极推广分餐制;
山东率先制定分餐制地方标准,为餐饮企业提供技术指南;
重庆、广州等城市也纷纷发布倡议……
长久以来,围桌合餐是中国人的主要就餐方式,亲朋好友围坐成一圈,觥筹交错,共享美食,气氛其乐融融。但筷来箸往间,一桌桌“口水菜”极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成为舌尖上的“隐患”。
“比如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旋杆菌,常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很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此外,肝炎、伤寒、痢疾等多种疾病也都可能通过合餐传播。”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刘卫平说。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分餐不仅能避免疾病通过餐具传播,还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营养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按需提供餐食,也减少了食物浪费。推广分餐制不仅是为了保卫“舌尖安全”,更是引领一种文明就餐新风尚。
02
“分”还是“合”?一道难解的选择题
分餐制已是“老生常谈”。早在“非典”时期,不少地方就提出过使用公筷倡议,但疫情过后,由于百姓接受度不高、分餐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分餐制并未得到有效推广。看似简单的分餐,推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分餐制会破坏餐桌上亲切热闹的氛围,带来隔阂感,显得有些矫情和别扭。一些餐饮企业经营者表示,分餐会占用更多碗盘和筷勺,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加大清洗的工作量。
而部分实行分餐制的餐饮店,实际运行情况也良莠不齐。有的餐厅提供分餐服务,但客人却不“买账”,有的餐厅公筷、私筷长得一模一样,客人吃着吃着就“不辨雌雄”了……
家庭分餐,难度更大。“我跟公婆一起住,提出吃饭时用公筷,没想到老两口强烈反对,差点引发家庭矛盾。”家住河北保定的孕妇宋女士说,“老人们爱用自己的筷子往我们碗里夹菜,明知道不卫生,又不敢拒绝。”一些长辈觉得公筷用起来又麻烦又生分,这种传统观念短时间内很难转变。
另外,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气,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讲究摆盘美观,给人视觉享受。如何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盘式呈现,不破坏中餐的美感,也是餐饮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03
分餐常态化还需迈过几道“坎”
采访中,多名餐饮业人士和专家表示,分餐实现常态化,需要从改善服务、提升社会认知、加强行业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
√分餐服务更贴心——
专家建议,餐饮企业可在颜色、图案上对公筷私筷进行区别,或选用长柄勺和长筷作为公勺公筷,便于消费者区分使用。餐厅可设置“公勺公筷架”,在固定区域存放,定期消毒,同时对服务员进行分餐礼仪培训,提升消费者就餐体验。
√观念转变是关键——
分餐制推行困难,究其原因还是很多人在观念上不接受。中国饭店协会建议,餐饮企业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和标语,引导使用公勺公筷。利用公益广告、社区宣传、“分餐知识进课堂”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分餐的接受度。同时引导餐饮企业在菜品研发等环节引入分餐理念,采用更适合分餐的盘式设计。
√行业标准待建立——
部分餐饮从业者指出,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指南,很多餐馆实行分餐制都是“凭感觉”,效果参差不齐,建议各地出台统一的行业指导标准,并将其纳入相关评价考核体系。
中国饭店协会正在起草分餐制实施指南,对不同场合公勺公筷配备标准和使用方法提出建议,引导餐饮企业根据自身业态规模,采用适合的分餐方式。比如高档宴会实行服务员分餐制,婚宴、团餐、亲友聚餐等场合提供公筷公勺,会议用餐采用自助餐形式等。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