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月25日)上午0:0,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兴安盟有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8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接受表彰!兴安盟受表彰的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从大会现场发来了获奖感言!
??????
全国脱贫攻坚
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白晶莹(女,蒙古族)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及产业布局,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建设及脱贫攻坚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2.6万名科尔沁草原绣娘执针持线,绣出了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美好生活,成为了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说起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就不得不提到科尔沁草原绣娘——白晶莹,这个年过半百却激情四溢的“女强人”,正是带领科尔沁右翼中旗妇女深耕蒙古族手工刺绣的带头人。
年以来,白晶莹同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以蒙古族刺绣文化产业为抓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旗委的坚强领导下,身兼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和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重任,通过组织动员返乡大学生们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以及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蒙古族刺绣体验区、蒙古族刺绣产业园等,并无偿设计制作出件刺绣产品和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免费使用,以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和惠及百姓的为民情怀,逐步建立起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运行机制,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共引领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为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打下了坚实人才基础,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截止年底,参与刺绣产业的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均年增收元以上,余名绣工人均累计收入达到00元以上。同时,白晶莹同志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助力科尔沁右翼中旗获得“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成功举办万人刺绣大会并获得“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有力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实现了助力百名大学生返乡就业、培养千名刺绣技能艺术人才、带动万名妇女参与刺绣产业的经济社会成效。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陈延成兴安盟扶贫开发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陈延成,男,汉族,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年8月参加工作。
兴安盟是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年整体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个旗县市中5个属于国贫,乌兰浩特市属于区贫,年底全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5万户、0.5万人,贫困发生率9.5%,高于全自治区个百分点。
陈延成同志自年担任兴安盟扶贫办党组书记以来,加强政策研究,围绕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结合兴安盟实际,提出了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生活救助“两挂车三张网”扶贫政策。注重产业精准,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推广实施了“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年底元提高到元,“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自治区的推广。加强工作创新,组织全盟6个探索开展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工作,年兴安盟确定为自治区试点地区,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年突泉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抓党建促脱贫,围绕夯实基层干部力量,设立嘎查村扶贫专干,解决攻坚期后“有人干事”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为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面向全盟农牧民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有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保障。目前,兴安盟5个国贫旗县市、个区贫旗县市全部实现摘帽,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实现出列,年底的4.85万户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近年来,兴安盟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了思路清晰、指导有力、政策全面,展现出了旗县市和行业部门全盟一盘棋的局面,历次自治区考评中均取得好成绩,兴安盟年至连续5年在全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入好的序列,兴安盟扶贫办先后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扶贫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奖项。
陈延成同志始终牢记使命,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多次为全盟脱贫攻坚事业取得出色的成绩,尤其在关键性工作和环节上,积极组织创新、正面解决问题,多次取得过突破性成就、作出过重大贡献、发挥巨大作用,是兴安盟脱贫攻坚工作的全程经历者,重要参与者,是全盟各级扶贫战线战士的带领者。在工作上,陈延成同志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他不断追求进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在兴安盟委行署、各级扶贫部门和兴安盟各组农牧民群众心中有较大影响力,连续年获得全盟年度优秀工作者称号,年记三等功一次。
王树庆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心系群众献真情不负青春不负村
王树庆扎根明水河镇8年多来,用真心换真情、凭实干出实绩、以担当聚民心、舍小家为大家,为西口村百姓的脱贫增收致富贡献着青春力量,在阿尔山这片圣洁的土地书写了精彩华章。
一、用真心换真情,吃透村情民意
年,王树庆主动向组织申请,到国贫旗县阿尔山市最为贫困的乡村—西口村驻村,这一驻就是六年。为切实改变西口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王树庆深入了解西口村基本情况和贫困户家里情况,寻找致贫原因,全面摸清建档立卡户的基本情况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带领村“两委”完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信息,逐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公平公正为村民做每一件事。目前全村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7人全部致富脱贫。
真心实意的付出换来了老百姓真情流露的回报,谁家做了好吃的、新下了鸡蛋鹅蛋、新摘了瓜果蔬菜,都会想着给他送过去分享,分享收获的喜悦,分享脱贫的幸福。
二、凭实干出实绩,领脱贫促振兴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任务很重。不管是乡镇党委政府副职、还是驻村工作队负责人、或是包村领导,每一份工作岗位都有着沉甸甸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兼任至少三个工作岗位的王树庆从来没有因为任务繁重而抱怨,而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紧盯项目建设,把好质量关,27户危房改造、25户易地搬迁、24.6公里巷道硬化等等施工现场天天能有他的身影。
在王树庆的指导和带动下,村民“种养结合”模式增收明显,“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产业园区投产增效,乡村旅游“慢生活”吸引更多游客,形成了“慢种慢养慢生活”的产业布局,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百姓稳定增收,成为阿尔山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三、以担当聚民心,办实事解难题
农村事务千头万绪,王树庆时刻保持一颗“根在农村”的初心开展工作,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为解决村民的大事小情,有时每天接打多个电话,因此还患上了暂时性耳力失聪。但是只要是村民家有事,哪怕是扛水泥疏通下水道他也会亲力亲为。老百姓都叫他“黑胖小子”,有困难找“树庆”,已经成为村民的思维定式。
四、舍小家为大家,战疫情显初心
王树庆一直在乡镇工作,工作单位离家虽然不远,但有时工作任务太重,经常连续一两个月回不了家。“经常想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但当老百姓打电话来的时候,或者有工作任务布置下来以后,就又把家里的事抛在脑后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这是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付出的真实写照。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树庆带领村、社“两委”人员从大年初二开始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西口百姓的安全。积极协调村内林场、派出所等驻在单位参与防疫工作,坚守岗位、严防死守,坚决筑牢严密防线,还发动全村志愿者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人,统筹安排调度,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齐晓景(女,蒙古族)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负责人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越努力,越幸运,是齐晓景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年,作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代表,参加全国巡回宣讲活动,走进北京大学,通过云视频分享创业故事,她和老百姓们一起战胜贫困的精神感染了更多的青年创业者。
贫穷和落后,曾是她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4年,她考上了内蒙古科技大学,靠着国家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9年,考上了大学生村官,带领科尔沁镇远峰村的老百姓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20年,村官服务期满后,她联合另外4位大学生村官一起成立了展翼专业合作社,创办草莓采摘园,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承办研学活动,平安村成了新的旅游休闲胜地。
年,成立了科右前旗展翼电子商务服务站,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同城配送为主、外地销售为辅。村里不仅有淘宝电商平台,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