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区是由2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5个自治区(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共同组成的。在中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是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南省。
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海南省绝大部分面积属于海域,而海南省的陆地面积只有3.54万平方公里。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实上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陆地面积排名前三位的是3个自治区:仅次于新疆的是.84万平方公里的西藏、.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
在这三个自治区中内蒙古的面积是最小的,可如果要拿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和其他省份比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比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福建、江苏、浙江、重庆、宁夏、台湾这十个省级行政区加起来还要大5.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东起东经°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千米。
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公里。我们知道两点直线最短,然而两地之间的铁路、公路往往不可能是直线的,所以任意两地之间的铁路距离、公路距离往往是大于直线距离的。
内蒙古最东端到最西端的直线距离相当于京沪铁路全长的1.64倍左右。京沪铁路沿途经过京、津、冀、鲁、皖、苏、沪七省市,然而就是这条跨越七省市的铁路线还没内蒙古东西端的直线距离长。
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不是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中最大的,但在东西跨度上的确是中国第一位。在全球24个时区里中国占了5个,而内蒙古就跨越了东八区、东七区、东六区这三个时区。
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内蒙古之外只有西藏是横跨三个时区的。内蒙古最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交界,而与内蒙古西部地区交界的甘肃、宁夏等地在我们的印象中却是典型的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三市一盟通常又合称为东四盟。赤峰市以前曾为昭乌达盟,通辽市原为哲里木盟,呼伦贝尔市原为呼伦贝尔盟,再加上兴安盟统称为东四盟。年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年哲里木盟改为通辽市。1年撤销原呼伦贝尔盟,改设地级呼伦贝尔市。至此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四个盟就演变为了今天的三市一盟。
来自内蒙古东四盟的学生常被外地同学问一个问题:“你们是东北人吗?”其实“东北”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东北是指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个东北省份;至于内蒙古的东四盟在行政区划上是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不过在地理和文化上也的确属于广义上的东北地区。首先我们从地图上就不难看出内蒙古东四盟在地理上的确是位于中国东北部,而且内蒙古东四盟在饮食习惯和口音上也确实比较东北化。
东四盟既有蒙古风情又有东北民俗,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蒙东)东北地区民俗文化,所以内蒙古东部人对外地人称自己是东北人也是有道理的。由昭乌达盟改设的赤峰市使用的方言与蒙西呼包鄂地区的方言截然不同,反而倒是与辽宁朝阳地区的方言相对比较接近。蒙东地区的人民在行政区划上都认可自己作为内蒙古人的身份,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属于广义上的东北人。
这样一种现象的形成其实同内蒙古的历史密切相关:内蒙古草原东部地区与东北平原的森林地带之间只隔着一道兴安岭,因此自古以来蒙古草原与东北林区之间就有着较为密切的地缘联系。
契丹崛起就吞并了辽东的渤海国;金国强盛时期蒙古草原上的塔塔尔、蔑儿乞、克烈以及后来的成吉思汗争相接受金国册封。公元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攻克元大都(今北京)。
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后脆弱的游牧经济不足以支撑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蒙古贵族对成吉思汗直系后裔黄金家族的离心倾向开始日渐增长,于是蒙古各部逐渐宣布脱离黄金家族的大元政权而独立,蒙古草原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割据状态。在蒙古各部的割据混战过程中各部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到了明末清初蒙古草原各部大体形成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部分。
由于文章颠覆了很多人的原有价值观,不便于公开发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长按下方